綾絹,是真絲織物的兩個品種名稱,現(xiàn)代的綾與絹,為絲織物大類名稱。綾絹,是綾與絹的合稱。“花者為綾,素者為絹”。
宋朝著名詩人蘇軾有“五不寫”,其中一條就是綾絹不寫。蘇軾認為綾絹該用來做衣服,不該用來寫字。由此可見綾絹的材質(zhì)之高。
綾
綾,主要用于裝裱書畫,屬于斜紋組織的織物。斜紋組織的最大特點就是使織物的經(jīng)緯浮點呈現(xiàn)連續(xù)斜向的紋路。綾也有斜向的紋路,但是又和一般的斜紋不同,而是現(xiàn)代紡織學(xué)上所說的“變化斜紋組織”,多半呈現(xiàn)山形斜紋和正反斜紋。古書《釋名》中有“綾、凌也,其紋望之如冰凌之理也”冰的紋理是倒立的V形,具備搖曳的光澤,同時,這也是綾的特點。
綾,可分為素綾和紋綾。素綾是單一的斜紋或變化斜紋織物,紋綾則是斜紋地上的單層暗花織物。戰(zhàn)國、秦漢時的絲織物中已有這一品種,但沒有保存下來的實物。到唐代,綾的生產(chǎn)始盛,浙江所產(chǎn)繚綾尤為名貴。唐李德裕的上奏繚綾狀中,談到繚綾有玄鵝、天馬、掬豹、盤絳等多種紋樣。宋代綾的產(chǎn)量很大。
絹
絹,主要用于作畫作書,屬于平紋組織的織物。其特點是質(zhì)地細膩、平整、挺括?!夺屆罚航仯б?,其絲姬厚而辣也。顏師古注:“絹,生白納,似嫌而疏者也”。說明絹為生織,織后練染,色白質(zhì)輕,是較粗疏的平紋類絲織物。
平紋類織物早在新石器時期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,并一直沿用至今,歷代又有紈、縞、紡、綈、絁、紬(綢)等變化。
綾絹的特點是輕如蟬翼,薄若晨霧,質(zhì)地柔軟,色澤光亮。從唐朝開始,綾絹就被列為貢品,有“吳綾蜀錦”之稱。并遠銷日本和東南亞各國,風(fēng)行于海外,矚目于人間。
扇面
唐宋時期,以竹子為骨架,以綾絹為扇面的“紈扇”成為當時文人墨客的身份象征。
眼鏡架
明朝文學(xué)家田藝蘅《留青日札》:“沒看文章,目力昏倦,不辨細節(jié),一次掩目,精神不散,筆畫信明。中用綾絹聯(lián)之,縛于腦后,人皆不識。”
此外,綾絹還被用作衣物、香囊、荷包、腰帶、紙張等,是古代貴重物品。
優(yōu)質(zhì)的綾絹,必須要用純桑蠶絲來編制,從選蟲繭、煮繭、剝繭,到晾綿、拉伸、翻被等過程,全部運用手工工藝。保證桑蠶絲的完整和品質(zhì)。并且繅絲也是非常關(guān)鍵的一環(huán),繅絲工藝一般注重“細”和“勻”,這種工藝繅出來的絲富于拉力、絲身柔潤、色澤潔白。是頂級的絲質(zhì)材料。精巧復(fù)雜的編織工藝是重中之重,采用傳統(tǒng)工藝編織出來的綾絹,絹面緊密細致、分毫不差,而且色澤艷麗、細膩精美,盡顯綾絹特色。
綾絹,由于縮水率與宣紙基本一致,所以具有裝裱平挺,書面不皺不翹的特點,用綾絹做出的布料,雍容華貴,古樸文雅,給人以完美的藝術(shù)享受。
因此在家譜中,一般都會采用綾絹布來作為家譜的封面。款式有很多,但最受歡迎的是紅色綾絹布、黃色綾絹布、藍色綾絹布。
黃色在中國古代是非常受崇拜的顏色,是一種富貴之色。甚至很長一段時間,黃色都是皇室的權(quán)利象征。
紅色,是喜慶,大氣,且十分莊重的顏色。
藍色,尊貴,典雅。在古代藍色是水的顏色,水孕育著生命。藍色又代表著藍天,對藍天有無窮的向往。